如果有人問,這個世界上誰是最忙碌的人?千百個人可能會有千百種答案。如果有人問,誰是最不該忙碌而忙碌的人?不少人的回答可能是一樣的:孩子。
大大的書包,匆忙的腳步,仿佛是當下孩子的標配。我總在路上看到,家長拉著孩子步履匆匆,奔赴在各種“輔導班”“興趣班”轉(zhuǎn)場的路上。我常在快餐店中看到,或小學生、或中學生,把書本攤開在桌面上,奮筆疾書,旁邊放著還未吃完的餐點。我曾在電梯里看到,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因連續(xù)趕場,哭著說“好累呀”……
在“70后”“80后”的記憶中,不少人童年時光是多姿多彩、快樂悠長的。藍天、白云、桑葚、沙包、皮筋、知了、蛐蛐……是童年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最不可磨滅又回味無窮的記憶。而“00后”尤其是“10后”,當他們長大,童年的符號會不會只剩下寫不完的作業(yè)和上不完的輔導班?回味童年的感覺,會不會充滿疲憊,充滿無奈?
跟許多家長聊天,他們表示,從小學開始,孩子在學校課程和家庭作業(yè)之外,至少報有語、數(shù)、外三個輔導班,加上畫畫、舞蹈、鋼琴等興趣班,每天都要爭分奪秒,周末更像打仗一樣。整個家庭圍著孩子轉(zhuǎn),而孩子成了高速旋轉(zhuǎn)的陀螺。這樣的節(jié)奏,家長尚感疲累,何況孩子。
更讓人擔心的是,過度壓制、提前透支會不會讓孩子喪失感受世界、從容生活的能力?會不會讓孩子失去探索的興趣、前進的動力?我們相信,一個人的成長自有其規(guī)律,童年應該有童年的樣子,孩子應該是天真的、活潑的、快樂的,他們的心靈應該是開放的、自由的、充滿好奇和善意的,而不應該是焦慮的、競爭的、患得患失的。我們并不是反對課外班,我們只是希望孩子能夠在快樂的環(huán)境中更全面地成長。
顯然,腳步匆匆的童年,責任不在孩子,而在為他們構(gòu)筑童年的成年人和社會文化環(huán)境。
一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激起家長無盡的擔心和焦慮。成人社會的競爭意識,優(yōu)勝劣汰的叢林法則滲透到孩子的世界,推動他們不斷疾行,辛苦奔波。而所謂的“起跑線”也在不斷提前?!霸缫徊健薄翱煲徊健薄耙徊铰浜?,步步落后”,是許多家長的心態(tài)。學齡前兒童就要承受一些與其身心條件極不相稱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是成年人在不斷給孩子們的負擔“做加法”,給孩子們的快樂“做減法”。
有家長說,即使自己想給孩子減負,也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事情,因為時下整個教育文化浮躁之風日盛,功利之舉蔓延。我們常常聽到的是重點校、尖子班的驕傲;學校與老師之間拼的是升學率,打的是生源戰(zhàn)。在這種風氣下,一人之力,一家之力,根本無法與之對抗。鮮有家長敢拿孩子的前途做賭注,唯有督促孩子“快馬加鞭”,不要掉隊。
確實,現(xiàn)實很殘酷,“10后”的競爭已經(jīng)開始。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是緩解家長“落后”焦慮的重要前提。今年初發(fā)布的《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提出,要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著力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覆蓋面和質(zhì)量水平。重點推動義務教育均衡優(yōu)質(zhì)發(fā)展,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讓老百姓享受更加均衡和優(yōu)質(zhì)的義務教育。我們期待這一目標早日實現(xiàn)。
同樣重要的是,家長心態(tài)、教育方式、社會風氣也要改變。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教育是慢的藝術。創(chuàng)造一樣藝術品尚且需要耐心和時間,而對待孩子的成長,許多人卻是急迫的,毫無耐心等著他們自然長成。催促著、推動著,不惜揠苗助長,甚至為此沾沾自喜,覺得是對孩子的未來負責。這是孩子的悲哀,何嘗不是成年人的悲哀!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調(diào)整心態(tài),不要把孩子當作自己人生遺憾的彌補器。人生有多種可能,人的成功也多種多樣,不要用各種“模式”去套路式規(guī)劃孩子的人生。我們的教育方式應該削減“技”的灌輸,多一些“靈魂”的交流與塑造,更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長和人格養(yǎng)成,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在快樂中學習,學習一些他們喜歡的、愛好的技能和知識,培育一些他們真正感興趣的特長,這樣他們才能學得更好、學得更深,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他們的無限潛能。
我們應該耐心等待孩子在逐漸自然成熟中進入成人社會,發(fā)現(xiàn)并保護他們的純真和自然,應該把成長的自主權(quán)更多地交還給孩子,放慢節(jié)奏,等待他們在思考與辨析中做出自己的人生選擇。我們相信,這樣做對孩子是更好的愛。
在“六一”兒童節(jié)來臨之際,我們呼吁,給成長一點時間,給童年一些留白,把快樂還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