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務(wù)員面試備考過程中大家都要去搜集一些面試相關(guān)的資料,也會找到歷年的真題進(jìn)行了解、復(fù)習(xí),還可能找到往次考生的“面經(jīng)”來充電。在這樣一個備考的過程中,大家往往會發(fā)現(xiàn),很多往次考生自認(rèn)為在考試中的表現(xiàn)中規(guī)中矩,完全按照考試的標(biāo)準(zhǔn)來答題,會取得不錯的成績,可是最終的結(jié)果卻令人大失所望。這是為什么呢?試想如果所有人都按照一個模式來答題,那怎么會夠引起考官的注意,進(jìn)而產(chǎn)生好感呢?!所以在高手云集的面試中,做到凸顯自我、打造亮點、“點亮”考官的眼睛才是助你過關(guān)斬將的“青龍偃月刀”。
要做到這一點,不用禮貌的扭扭捏捏,也不用打扮的花枝招展,更不用作答的口若懸河。一句話!一句話就可以讓考官一改對你的最初印象,變?yōu)榍嗖A有加。這就是名言警句的巨大力量。
下面的例子充分體現(xiàn)了“一句話”的作用。
2008年2月28日大連國稅面試真題
2.結(jié)合崗位談?wù)\信的意義,要你開展一個青年誠信研討,你怎么開展?
相信大多數(shù)的考生在作答此題的時候,都會不痛不癢的舉例說明誠信的意義。這樣的回答對于考官來說實在是聽得耳朵都磨出了繭子。我們來看下這個回答:
作答:古人云:“人無信不立,業(yè)無信難興,政無信必頹”。誠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重要財富。在建設(shè)和諧社會的今天,誠信對于國家稅收部門的意義尤其重要。誠信稅收與國家和每個公民的利益息息相關(guān),是優(yōu)化經(jīng)濟(jì)環(huán)境、促進(jìn)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jì)健康發(fā)展的需要。它可以更好地保護(hù)誠信納稅人的合法權(quán)益,讓他們享受到政府基于誠信納稅而提供的各種優(yōu)惠和便利,感受到社會各界的信任和尊重;也使信譽(yù)差的納稅人感到壓力,受到鞭策,從而增強(qiáng)誠信納稅意識。它可以進(jìn)一步完善征管運行機(jī)制,實現(xiàn)日常征收管理的規(guī)范化、科學(xué)化,增強(qiáng)稅收檢查的針對性,杜絕隨意性,提高征管質(zhì)效,減輕納稅人的負(fù)擔(dān),使誠信納稅人真正感受到政府服務(wù)社會、發(fā)展經(jīng)濟(jì)的誠心和決心,提升了政府的形象。它可以鞭策和激勵信譽(yù)差的企業(yè)查找不足,改善管理,提高商譽(yù),促進(jìn)經(jīng)濟(jì)環(huán)境的優(yōu)化。
先拋出與誠信相關(guān)的名言警句,立即就會引起考官的高度注意,然后簡單解釋一下,再將自己的想法娓娓道來。這樣的作答對考官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沖擊。不但充分展現(xiàn)了自己的博學(xué),更是將后面的觀點拉高了一個高度,也能吸引百無聊賴、昏昏欲睡的考官認(rèn)真傾聽你的論述,等待更多的驚喜。如果能夠做到靈活運用,那么效果更佳。
2008年2月20日福建國稅事業(yè)編
1.“德不孤,必有鄰”,請談?wù)勀銓@句話的看法?
【測評要素】綜合分析能力
【答題思路】(1)這句話出自《論語?里仁二五》。所謂“德”,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會感到孤單;即有道德的人是不會感到孤單的。“必有鄰”,從字面上來理解,“鄰”就是“鄰居”?!暗虏还?,必有鄰”的意思就是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相伴。
(2)在現(xiàn)實生活中,常會出現(xiàn)一種“羞于為善”的情況,有時候明知道是舉手之勞,可卻誰都不愿意先出頭。而當(dāng)我們很多時候做了好事時,可能旁邊的人也會以一種異樣的眼光來看待我們,甚至?xí)蝗俗I笑,被人認(rèn)為是迂腐,甚至虛偽,從而可能會使自己陷入某些困境里面,給自己帶來很大的思想壓力。究其原因,可能就是因為做一個好人會顯得另類,會有孤獨感壓迫感。
(3)這句話雖然是孔子在2000多年前說的,但在今天也有非常積極的意義。雖然,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不道德的事件被頻繁曝光,但有道德的人仍是社會的主流。他們依然推動著整個社會向著積極、正確的方向前進(jìn)。同時,有道德的人,在社會上也不會被孤立。事實上一旦有人先站出來,帶頭去做了好事,那么跟著做的人其實也會很多。因為,世界上總有許多“德”的“鄰居”,只是未必就在你身邊而已,又或許一直在你身邊,但你卻沒有發(fā)現(xiàn)而已。我們堅信,做有德之人,一定會受到人民大眾的尊重和愛戴。我國每年舉辦的“感動中國人大人物”的評選正是一個很好的例證,獲選的人獲選的最充分的理由就是他們是德行一致的人,他們的德行得到了社會的認(rèn)可,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
(4)作為一名公務(wù)員,應(yīng)該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踐行******總書記提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決抵制歪風(fēng)邪氣,做一個勤勞、正直、有益于社會的人。如果我有幸能成為一名公務(wù)員,我一定會加強(qiáng)自己的修養(yǎng),更加嚴(yán)格要求自己,做到廉潔奉公、依法執(zhí)政,盡心盡力為人民群眾服務(wù)。
2007年1月29日北京海關(guān)面試真題
2.根據(jù)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談?wù)剬Α疤斓莱昵诓怀暝埂边@句話的理解。
【測評要素】綜合分析能力
【答案要點】(1)解釋字面含義:出自《論語》。天道指天意,酬指厚待,勤指敬業(yè),怨指怨天尤人。(2)引申含義:如何正確對待挫折?核心觀點是不能怨天尤人,而應(yīng)當(dāng)從自身做起,努力奮斗??梢哉凑撟C。要明白“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道理。(3)結(jié)合工作:在實際工作中要正確對待挫折。
希望廣大考生朋友能夠認(rèn)真對待名言警句,在平時的工作、學(xué)習(xí)、備考中注意積累,并練習(xí)靈活運用。我們也搜集了一些便于記憶、方便使用的名言警句,并精選350條,分為十四大類,獻(xiàn)給大家。預(yù)祝各位進(jìn)入面試的朋友能夠在考試中取得滿意的成績!
愛國篇
? 一片丹心圖報國,千秋青史勝封爵。(清?陳璧)
釋:一片赤膽忠心為了報效國家,能留下愛國報國的業(yè)績名聲勝過被封什么官爵。
? 丈夫所志在經(jīng)國,期使四海皆衽席。(明?海瑞)
釋:大丈夫所應(yīng)有的志向是經(jīng)理好國家,能夠使天下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
? 愿得此軀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guān)。 (唐?戴叔倫)
釋:愿把自己的身體長期報效祖國,何必非活著回玉門關(guān)內(nèi)來。
? 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三國?曹植)
釋:閑居著不是我的心志,我愿心甘情愿地去解除國家的困難。
? 名編壯士藉,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曹植)
釋:名字編入了登記壯士的名冊,就不能心中想著個人的私事。獻(xiàn)身于國家為國排憂解難,把死看為象歸來一樣。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宋?歐陽修)
釋:被封贈高官并不是我的意思,我只愿意使天下太平。
? 一官試易了,報國何時畢?(宋?歐陽修)
釋:一任官職很容易過去,但報效祖國永遠(yuǎn)不能完畢。
? 離家自是尋常事,報國慚無尺寸功。(明?于謙)
釋:離開家鄉(xiāng)去為國盡力是尋常的事情,慚愧的是為國沒立下什么功勞。
?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林則徐)
釋:假如對國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來,哪能因為有禍就逃避、有福就去迎受呢。
? 金甄已缺總須補(bǔ),為國犧牲敢惜身?(秋謹(jǐn))
釋:祖國被帝國主義侵占了臺灣、遼東半島,這總要收回來,為了國家的領(lǐng)土完整去犧牲,又豈敢愛惜自己的生命。
?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zé)。(清?顧炎武)
釋:國的興盛與衰亡,每一個人都有責(zé)任。
? 已拼薄命付危疆,死生關(guān)頭豈待商。 (明?瞿式耜)
釋:自請留守桂林時已決心犧牲,在以身殉國這樣的重大關(guān)節(jié)上是毫無猶豫,不用商量的。
? 未收皇家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xiāng)。(唐?令狐楚)
釋:沒有收復(fù)被吐番占領(lǐng)的黃河和湟水等地,不打算考慮回故鄉(xiāng)。
? 義高便覺生堪舍,禮重方知死甚輕。(宋?謝枋得)
釋:因為民族的大義高于一切,為其可以舍棄自己的生命;忠君愛國的禮節(jié)重于其他,才知道自己為國犧牲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宋?岳飛)
釋:為了收復(fù)被侵占的國土,要決心餓了食侵略者的肉,渴了喝侵略者的血。待我們從頭把國土收復(fù)回來,再去朝見皇上。
? 卻思猛士衛(wèi)神宇,安得長年在鄉(xiāng)土。(元?薩都刺)
釋:想到祖國的疆土需要猛士來保衛(wèi),我哪能長年呆在自己的家鄉(xiāng)呢?
? 欲為圣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唐?韓愈)
釋:本想為國家清除有弊病的事情,怎么肯因為年老體衰而顧惜自己的晚年呢?
? 裹尸馬革英雄事,縱死終令汗竹香。(明?張家玉)
釋:大丈夫為國戰(zhàn)死在疆場上,用馬革裹尸,這是英雄事,縱然就是死了也能使史冊上留下好名聲。
? 不為愛親危其社稷,故曰社稷戚于親。(管仲)
釋:不為了自己所愛的親人而危害國家,所以說國家比親人還要親近。
?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戎輪臺。(宋?陸游)
釋:僵臥在孤村自己并不覺得悲傷,還想著為國家去保衛(wèi)邊地要塞。
? 中華,中華,我所至愛,為國捐驅(qū),死而不愧。(清.徐驤)
釋:中華呀中華,我是最熱愛的,為了國家犧牲自己,死了也是值得的。
? 十年驅(qū)馳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鑾。繁霜盡是心頭血,
灑向千峰秋葉丹。(明?戚繼光)
釋:孤立無援地在海上戰(zhàn)斗了十年,多么希望朝庭的支持。自己和將士們保衛(wèi)祖國的一片心血,象灑向千峰的濃霜一般,把峰上的秋葉都染紅了。
?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bǔ)。(明?楊繼盛)
釋:自己雖然死了,但浩氣仍留在天地之間,赤膽忠心可照千古;活著時沒能為國盡力,留下忠心也要報效國家。
? 九州難畫華夷限,萬死思回天地心。(清?丘逢甲)
釋:帝國主義不斷侵占我國土,很難劃分華夷的界限;自己為了拯救祖國的危亡,準(zhǔn)備萬死不辭。
? 時危見臣節(jié),世亂識忠良。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南朝 .鮑照)
釋:有危機(jī)的時候可以看出大臣們的氣節(jié),世亂的時候可以看出誰是忠良。(你看)前方的將士為了報效國家,不怕為國犧牲。
?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唐?陳子昂)
釋:感到邊關(guān)多事之時自己思念要報效祖國,拔出寶劍離開鄉(xiāng)里去從軍保國。
? 一飯感恩無地報,此心許國已天知。(宋?李伸之)
釋:你請我吃飯喝酒示恩都沒有用,因為我以身許國之心蒼天已經(jīng)早就知道了。
?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宋?辛棄疾)
釋:只要能完成恢復(fù)中原的大業(yè),名垂于世,頭生白發(fā)又有何妨。
? 愿播熱血高萬丈,雨飛不住注神州。 (近代?寧調(diào)元)
釋:自己愿以沖天的熱血,來實現(xiàn)建立新的共和國的志向。
?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陸游)
釋:死了后一切事都成了空的,但我悲傷的是沒見到祖國統(tǒng)一。等到宋朝的軍隊收復(fù)中原的時候,別忘了在祭奠時告訴我。
愛民?群眾篇
? 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清?黃宗羲)
釋:天下的太平或者混亂,不在于一家的興盛或衰亡,而是在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憂愁或歡樂。
? 水有源,故其流不窮;木有根,故其生不窮。(宋?胡宏)
釋:水因為有源頭,所以其流才沒有窮盡;樹木因為有根,所以生長才沒有窮盡。
?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漢?王符)
釋:大鵬的沖霄飛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輕捷;駿馬的疾速馳騁,不是靠一只腿腳的力量。
? 明堂所賴者唯一柱,然眾材附止乃立;大勛所任者唯一人,然群謀濟(jì)之乃成。(宋?石介)
釋:房屋廳堂賴以支撐的是柱子,但是這柱子要有其他很多材料附上才能立住;大的功勛只給予一個人,但功勛要靠群眾的謀劃和努力才能建立。
?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唐?李世民)
釋:水能夠托載著船航行,但也能夠把船打翻弄沉。
? 為政,通下情為急。 (明?薛渲)
釋:為官從政的,掌握和了解下面的情況是最為急迫的。
? 足寒傷心,民寒傷國。 (漢?荀悅)
釋:腳受了寒就會傷害心臟,民眾寒了心就會傷害到國家。
? 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 (宋?張端義)
釋:天下是屬于天下人的,不是一兩個人的天下。
? 從來治國者,寧不忘漁樵。 (明?謝榛)
釋:從來治理國家的人,都不能忘記最普通的老百姓。
? 塊土不能阻狂瀾,匹夫不能正頹俗。(宋?林逋)
釋:一塊土不能阻擋住洶涌的狂瀾,個人不能糾正衰敗惡劣的風(fēng)俗。
? 仰高者不可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后。(三國?諸葛亮)
釋:仰面向高處看,向高處走的不要忽視下面,往前看的不要忽視后邊。
? 舉大事,動眾情,必協(xié)眾心而后濟(jì)。不能盡協(xié)者,須以誠意格之,懇言入之,如不格不入,須委曲以求濟(jì)事。(明?呂坤)
釋:干大事情,動大人眾,必須協(xié)調(diào)一致、團(tuán)結(jié)一心才能行動。如果不能協(xié)調(diào),必須以誠意要求,以懇切的語言打動;如果還不行,就必須暫時委曲求全,以成大事。
? 取天下,守天下,只在一種人上加意念,一個字上做工夫。一種人是哪個?曰民。一個字是什么?曰安。(明?呂坤)
釋:奪取天下,守衛(wèi)天下,只需要在一種人身上打主意,在一個字上下功夫。這一種人是誰,回答是:“人民百姓”,這個字是什么?回答是“安定”。
?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 (漢?司馬遷)
釋:治理國家的道理,應(yīng)從讓人民富裕開始。
? 安得萬里裘,蓋裹周四垠。穩(wěn)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唐?白居易)
釋:哪里能得到萬里大的皮衣,把天下四方都蓋起來,使人們溫暖都能和我一樣,天下就沒有受寒冷的人了。
?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清?鄭燮)
釋:臥在府衙聽著竹子被風(fēng)吹的蕭蕭作響的聲音,我象是聽到民間的疾苦聲。我這小小的州縣官吏,對民間一枝一葉都是有感情的。
? 只籌一纜十夫多,細(xì)算千艘渡此河。我亦曾糜太倉粟,夜聞邪許淚滂沱。(清?龔自珍)
釋:拉糧船的一根纜繩要十個纖夫,細(xì)算起來每天有千艘糧船渡過運河。我也曾在京城作官,消耗過國家的俸米,今夜間聽到纖夫的呼號,忍不住淚如雨下。(邪許:纖夫勞動的呼號聲)
?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管仲)
釋:要使政事有所建樹,關(guān)鍵在于順從民心,政事所以廢馳,關(guān)鍵在于沒有順著民心。
? 上不能寬國之利,下不能飽爾之饑。我飲酒,爾食糟,爾雖不我責(zé),我責(zé)何由逃。(宋?歐陽修)
釋:上不能為國開拓利源,下不能使你們解除饑餓。我在喝酒,你們在吃酒糟,你們雖然不責(zé)怪我,但我的責(zé)任又怎能逃脫呢?
? 昆侖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yuǎn)常遺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間!(宋?王令)
釋:高高的昆侖山上有常年積雪,蓬萊島上經(jīng)常是陰涼。我既不能用手提起天下受暑熱之苦的人同去乘涼,又怎么能忍心獨自到那些地方去避暑呢?
? 先憂后樂范文正,此志此言高孟軻。暇日登臨固宜樂,其如天下有憂何?(宋?王十朋)
釋:曾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他的志向和語言比說“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的孟子更高。閑暇時本來宜于登山臨水享樂,無奈天下有憂,又怎么能樂得起來呢?
? 憑君莫言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唐?曹松)
釋:請求你不要說自己封侯作官的事,要知道一將功成會要犧牲很多的人.
? 身為野老已無責(zé),路見流民終動心。(宋?陸游)
釋:雖然退休為鄉(xiāng)下野老已沒有責(zé)任了,但在路上看到流浪的人民終歸還要動心。
? 安得壯士挽天河,一洗煩郁清九區(qū)。(元?王冕)
釋:如何能得壯士把銀河挽下來,一洗百姓的煩郁使全國都清新呢?
? 但令四海歌聲平,我在甘州貧亦樂。(明?郭登)
釋:只要使四海都歌舞聲平,人民安居樂業(yè),我在甘州就是受貧也是快樂的。
? 住世一日,則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則做一日好事。(宋?羅大經(jīng))
? 哀哉流民!何時天雨粟,使女俱生存。(元?張養(yǎng)浩)
釋:可悲呀,到處流浪的災(zāi)民!什么時候老天象下雨般下些粟米,讓你們都能生存下去。
?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唐?聶夷中)
釋:我希望皇帝的心,變?yōu)橐恢γ髁恋南灎T,不去照那穿綢緞綾羅的富豪人家的豐盛筵席,只去照那被剝削的無法生活而逃亡在外的貧苦人家留下的空屋。
? 制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從政有經(jīng),而令行為上。(《戰(zhàn)國策》)
釋:國家的制度有其平常規(guī)律,而有利于民眾作為根本,作官從政有規(guī)范原則,而使政令通達(dá)實行作為最主要的。
? 達(dá)人無不可,忘己愛蒼生。(唐?王維《贈房盧氏琯》)
釋:達(dá)人,通達(dá)事理的人。
? 慮于民也深,則謀其始也精。(宋?歐陽修《偃虹堤記》)
釋:意謂關(guān)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對各項設(shè)計措施考慮得十分周密。
?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宋?蘇軾《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王存辭免恩不允詔》)
釋:任,承擔(dān)?;?,患難。
? 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明?黃宗羲《原君》)
釋:釋,解除。
? 積力之所舉,即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即無不成也積力:全成之力。(《文子?下德》)
釋:舉,舉動,行動。即,就。
? 莫三人而迷三人:指多數(shù)人。意謂沒有多數(shù)人的意見就會迷惑。(《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七術(shù)》引古語)
? 整頓世界,全要鼓舞天下人心,鼓舞人心,先要振作自家神氣。(明?呂坤)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
誠信篇
? 小信誠則大信立。(韓非子)
? 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海涅)
?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 誠信乃是一種和諧,正如健康、和善與神一樣。(畢達(dá)哥拉斯)
? 語言猶如枝葉,行為猶如果實。(洪都拉斯)
? 坦白是誠實與勇敢的產(chǎn)物。(馬克?吐溫)
? 坦誠是最明智的策略. ( 富蘭克林)
? 守信的人是最快樂的,誠實是最天真的。(魯 迅)
? 誠實者既不怕光明,也不怕黑暗。(高 爾 基)
? 一言而適,可能卻敵,一言而得,可以保國。(劉 向)
? 閃光的東西不一定都是金子。(列 寧)
? 當(dāng)老實人,做老實事,說老實話。(毛 澤 東)
? 誠實是科學(xué)家的主要美德。(費爾巴哈)
? 坦白是使人心地輕松的妙藥。(西 塞 羅)
? 偉大人格的素質(zhì),重要的是一個誠字。(魯 迅)
? 我要求別人誠實,我自己就得誠實。(陀思妥耶夫斯基)
? 失去了真,同時也失去了美。(別林斯基)
? 誠實人說的話,像他的抵押品那樣可靠。( 塞萬提斯)
? 坦白真爽,最能得人心。(巴爾扎克)
? 虛偽的真誠,比魔鬼更可怕。(泰 戈 爾)
? 誠信是一種心靈的開放。(拉羅什福科)
? 一切的美德都包含在自我信賴?yán)铩?愛 默 森)
? 誠實人說的話,像他的抵押品那樣可靠。(塞萬提斯)
? 我們應(yīng)該老老實實地辦事。(毛澤東)
? 坦白真爽最得人心。(巴爾扎克)
? 虛假的坦白實在是一個可怕的事情。(巴爾扎克)
? 虛偽的真誠,比魔鬼更可怕。(泰戈爾)
? 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拉羅什???
創(chuàng)新與實踐篇
? 教育是知識創(chuàng)新、傳播和應(yīng)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人才的搖籃。(******)
?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jìn)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dá)的不竭動力。(******)
? 我們發(fā)現(xiàn)了兒童有創(chuàng)造力,認(rèn)識了兒童有創(chuàng)造力,就須進(jìn)一步把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解放出來。(陶行知)
? 中國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所以一無所能。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手腦聯(lián)盟,結(jié)果是手與腦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議。(陶行知)
? 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 手腦雙全,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目的。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使手腦聯(lián)盟。(陶行知)
?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jìn)步,并且是知識進(jìn)化的源泉。嚴(yán)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xué)研究的實在因素。(愛因斯坦)
?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shù)學(xué)上或?qū)嶒炆系募寄芏眩岢鲂碌膯栴},卻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biāo)志著科學(xué)的真正進(jìn)步。(愛因斯坦)
? 中國留學(xué)生學(xué)習(xí)成績往往比一起學(xué)習(xí)的美國學(xué)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卻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國學(xué)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強(qiáng)。(楊振寧)
? 知道事物應(yīng)該是什么樣,說明你是聰明的人;知道事物實際是什么樣,說明你是有經(jīng)驗的人;知道怎樣使事物變得更好,說明你是有才能的人。(狄德羅)
? 踩著別人腳步走路的人,永遠(yuǎn)不會留下自己的腳印。(愛因斯坦)
? 創(chuàng)造力是最珍貴的財富,你有這種能力,能夠把握生活最佳的時機(jī),締造偉大的成就。別忘了你是導(dǎo)演、編劇兼演員。
? 創(chuàng)造力是人類最變通的工具,創(chuàng)造機(jī)會和創(chuàng)造性問題比比皆是,關(guān)鍵是我們能否學(xué)會使用這一工具,能否發(fā)現(xiàn)這機(jī)會和問題。
? 創(chuàng)造力是可以傳遞的。紐約州立大學(xué)的研究顯示,學(xué)完一輪創(chuàng)造課程后,學(xué)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幾乎成倍增長。
? 人之可貴在于能創(chuàng)造性地思維。
? 新的研究表明,智能包括大量的使普通人也能大顯神通的技能。
? 知識本身不會使一個人具有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力的真正關(guān)鍵在于如何活用知識。活用知識和經(jīng)驗來尋找新點子、新創(chuàng)意,就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考所需的態(tài)度。
? 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達(dá)于真理。
? 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創(chuàng)造力是每一個人都有可能發(fā)展的一種能力。把創(chuàng)造力限制在少數(shù)科學(xué)家、文學(xué)家和藝術(shù)家的多產(chǎn)創(chuàng)作上是一種陳腐的觀念。……創(chuàng)造性是每一個人作為人類的一員都具有天賦潛能,它和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密切相關(guān),在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條件下,人人都可以表現(xiàn)出創(chuàng)造性。
? 應(yīng)該讓每一門課程都有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就是說,教育道德應(yīng)該有助于造就一種更佳類型的人,這樣,附帶地也自然會使他在生活地各個方面更有創(chuàng)造性。
道德修身篇
? 德不廣不能使人來,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明?劉基)
釋:道德不廣大高尚就不能吸引人、凝聚人;氣量不寬宏就不能使人們安全、安定。
? 無德而官,則官不足以勸有德;無功而賞,則賞不足以勸有功。(宋?李覯)
釋:沒有道德的人作官,這樣的官就不能夠教育下屬樹立道德;對沒有功勞的獎賞,這樣的獎賞就不能激勵人們?nèi)チ⒐Α?/p>
?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寵,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無大功而受厚祿,三危也。(《淮南子?人間訓(xùn)》)
釋:天下有三種情況最危險:一是缺乏道德的人受到過多寵愛,二是才能低下的人占著高位,三是沒有大功的人享受豐厚的俸祿。
? 一指之穴,能涸千里之河;一臠之味,能敗十世之德。(清?唐甄)
釋:一個指頭大的漏洞,能流干涸了千里之河;貪婪一片細(xì)肉的味道,能敗壞人們多年積成的道德。
?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謂不朽。(《左傳》)
釋:最上面的是樹立道德,其次是建立功績,再其次是著書立說,這些都是很長時間不會消失的,因此可以稱作是不朽的。
? 不誘于譽(yù),不恐于誹。 (荀子)
釋:不被名譽(yù)所誘惑,不被誹謗所嚇倒。
? 人重官非官重人,德勝才毋才勝德。(明?李廷機(jī))
釋:人們敬重官是敬重作官人的品德,而不是官職官位使作官的受人敬重;做人、作官應(yīng)是德行比才能高,而不應(yīng)讓才勝過德。
? 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動之妄即改之。(明?薛喧)
釋:一有錯誤的念頭要立即遏制住,一有錯誤的舉動要立即改正過來。
? 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明?馮夢龍)
釋:刻薄奸詐的終歸不會賺便宜,忠厚老實的人終歸不會吃虧。
? 責(zé)人之心責(zé)己,愛己之心愛人。再三須慎意,第一莫欺心。(《重訂增廣》)
釋:責(zé)怪別人的心來責(zé)怪自己,把愛惜自己的心來愛護(hù)別人。切切需要謹(jǐn)慎注意的是:千萬不要欺心。
? 進(jìn)德修業(yè),要個木石的念頭,若稍涉矜夸,便趨欲境;濟(jì)世經(jīng)邦,要段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貪戀,便墮危機(jī)。(古楹聯(lián))
釋:樹立道德進(jìn)行事業(yè),要有個真實無妄的念頭,如果稍微涉及有驕傲自滿過于夸張,就走向欲境;濟(jì)世治國,要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如果一為名利所纏繞,就要出現(xiàn)危機(jī)。
? 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德,不為窮困而改節(jié)。(《重訂增廣》)
釋:芝蘭生長在深山密林中,不因為沒有人而不吐芬芳;君子修養(yǎng)自己樹立道德,不為窮困而改變節(jié)操。
? 女無不愛,媳無不憎,勸天下家婆,減三分愛女之心而愛媳;妻何以順,母何以逆,愿爾輩人子,將一點順妻之意以順母。(古楹聯(lián))
釋:對女兒沒有不愛的,對兒媳沒有不憎的,勸告天下當(dāng)婆母的,把愛女兒的心減下三分來愛兒媳;妻子為什么要順從,母親為什么要抵觸,愿那些作兒子的,把順妻的想法去順從母親。
?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孔子)
釋:德行淺薄而在要位上,知識少而謀劃大事,力量小而負(fù)重任,沒有不壞事的。
? 君子言憂不言樂,然而樂在其中也;小人知樂不知憂,故憂常及之。(宋?葉適)
釋:君子講謹(jǐn)慎如何解憂,不去講逸樂,其實樂在其中;小人只知逸樂不知憂慮,所以憂愁的事常找上他。
? 善譽(yù)人者,人譽(yù)之;善毀人者,人毀之。 (宋?鄧牧)
釋:善于贊譽(yù)別人的人,人們也贊譽(yù)他;善于抵毀別人的人,人們也抵毀他。
? 人生交分恥茍合,貴以道義久可安。(宋?蘇舜欽)
釋:人生的交往可恥的是茍合,只有講道義才是可貴的、長久的。
? 與邪佞人交,如雪入墨池,雖融為水,其色愈污;與端方人處,如炭入薰?fàn)t,雖化為灰,其香不滅。(宋?許榧)
釋:和心術(shù)邪佞人交往,象雪進(jìn)了墨池一樣,雖然化成了水,其顏色越臟;和品行端方人相處,象炭進(jìn)了薰?fàn)t一樣,雖化成了灰,但香氣不滅。
? 良無磐石固,虛名復(fù)何益。 (古詩句)
釋:賢良的品德沒有磐石那樣堅固,光要虛名又有什么益處呢!
? 見人之過,得己之過;聞人之過,得己之過。(宋?楊萬里)
釋:見到別人的過錯,象自己有了過錯去總結(jié)接受教訓(xùn);聽到說別人的過錯,也象自己發(fā)生了過錯去總結(jié)接受教訓(xùn)。
? 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戰(zhàn)國策》)
釋:別人對我有恩有好處,不可以忘掉;我對別人有恩有好處,不能不忘掉。
? 人必其自愛也,然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諸。(漢?楊雄)
釋:人必須先要自愛,然后人們才會愛你;人必須先要自敬,然后人們才會敬你。
合作與團(tuán)結(jié)篇
? 你的鐘聲只有在齊鳴時才能聽見,在單獨鳴響時——只會淹沒在那些舊鐘的一片響聲里。(蘇聯(lián) 高爾基)
? 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光,眾人先進(jìn)才能移山填海。(雷鋒)
? 惟有具備強(qiáng)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創(chuàng)造文明。(印度 泰戈爾)
? 一滴水只有放進(jìn)大海里才永遠(yuǎn)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dāng)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yè)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鋒)
? 團(tuán)結(jié)就是力量。
?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眾人拾柴火焰高。
?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 人心齊,泰山移。
? 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
民本篇
?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尚書?五子之歌》)
釋:惟,惟獨,只有。邦,國。本,根本。
? 夫民,別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圣。(《管子?君臣上》)
釋:夫,發(fā)語詞,無實義。別而聽之,分別聽信個人之辭。合而聽之,全面聽取。圣,無所不通。
? 為國者以富民為本,以正學(xué)為基。(漢?王符《潛夫論?務(wù)本》)
釋:為wéi,治理。正,使正當(dāng)。
? 民者,國之根也,誠宜重其食,愛其命。(《三國志?吳書?駱統(tǒng)傳》)
? 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天下興行在民趨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釋:興行,重德行。
民心篇
? 民安土重遷,不可卒變,易以順行,難以逆動。(《三國志?魏書?袁渙傳》)
釋:安土重zhòng遷,安居于本土,不愿輕易遷動。卒cù,同“猝”,突然。順,順其意。逆,背其意。
? 可懷以德,難屈以力。(《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jì)》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釋:懷,懷柔,感化。
? 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宋?蘇轍《新論下》)
釋:寬,為政寬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
納諫篇
? 先民有言,詢于芻蕘。(《詩經(jīng)?大雅?板》)
釋:先民,古代賢人。詢,詢問,請教。芻蕘chúráo,割草打柴的人。
? 千夫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宋?蘇軾《講田友直字序》)
釋:夫,一般人。諾諾,連聲答應(yīng),表示順從不違。士,有識見的人。諤è諤,直言爭論。
?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經(jīng)誤者在諸子。(漢?王充《論衡?書解篇》)
釋:宇,屋檐。失,失誤。草野,指民間。經(jīng),儒家經(jīng)典。諸子,諸子百家。
? 將拒諫則英雄散,策不從則謀士叛。(黃石公)
? 一分鐘一秒種自滿,在這一分一秒間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評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見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養(yǎng)品。 ( 徐特立 )
審時適變篇
? 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淮南子?氾論訓(xùn)》)
釋:茍,如果。法,取法。周,合。循,遵循。
? 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時。(宋?蘇軾《應(yīng)制舉上兩制書》:“~。時者國之所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
釋:治,治理,掌握。不若,不如。時,時機(jī),時勢。
謙虛篇
? 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能夠載著不自滿的人類向人道前進(jìn)。(魯迅)
? 一個人真正偉大之處就在于他能夠認(rèn)識到自己的渺小。(德國?保羅)
? 決不要陷于驕傲。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在應(yīng)該同意的場合固執(zhí)起來;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拒絕別人的忠告和友誼的幫助;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喪失客觀標(biāo)準(zhǔn)。(巴甫洛夫)
? 不管我們的成績有多麼大,我們?nèi)匀灰蛟撉逍训毓烙嫈橙说亓α?,提高警惕,決不容許在自己的隊伍中有驕傲自大、安然自得和疏忽大意的情緒。(斯大林)
? 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諸葛亮)
? 禮儀不良有兩種:第一種是忸怩羞怯;第二種是行為不檢點和輕慢;要避免這兩種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這條規(guī)則,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別人。(約翰?洛克)
? 如果我看得遠(yuǎn),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頓)
? 謙虛使人進(jìn)步,驕傲使人落后。(毛澤東)
? 老是把自己當(dāng)珍珠,就時常有怕被埋沒的痛苦。把自己當(dāng)泥土吧!讓眾人把你踩成路。(孔繁森)
? 九牛一毫莫自夸,驕傲自滿必翻車。歷覽古今多少事,成由謙遜敗由奢。(陳毅)
? 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魯迅)
? 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驕慢倨傲,則去之者多。(葛洪)
? 恃國家之大,矜民人之眾,欲見威于敵者,謂之驕兵。(魏相)
? 放蕩功不遂,滿盈身必災(zāi)。(張詠)
? 虛已者進(jìn)德之基。(方孝孺)
? 滿盈者,不損何為?慎之!慎之!(朱舜水)
?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陽明)
? 不驕方能師人之長,而自成其學(xué)。(譚嗣同)
? 人生至愚是惡聞已過,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申居鄖)
? 盛滿易為災(zāi),謙沖恒受福。(張廷玉)
? 驕傲自滿是我們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這個陷阱是我們自己親手挖掘的。(老舍)
? 昂著頭出征,夾著尾巴回家,是庸駑而又好戰(zhàn)的人的常態(tài)。(馮雪峰)
? 一個驕傲的人,結(jié)果總是在驕傲里毀滅了自己。(莎士比亞)
? 凡過于把幸運之事歸功于自己的聰明和智謀的人多半是結(jié)局很不幸的。(培根)
? 切忌浮夸鋪張。與其說得過分,不如說得不全。(列夫?托爾斯泰)
? 當(dāng)我們是大為謙卑的時候,便是我們最近于偉大的時候。(泰戈爾)
? 自負(fù)對任何藝術(shù)是一種毀滅。驕傲是可怕的不幸。(季米特洛夫)
? 真正的謙虛只能是對虛榮心進(jìn)行了深思以后的產(chǎn)物。(柏格森)
? 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諸葛亮)
? 氣忌盛,新忌滿,才忌露。(呂坤)
?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盈,則思江海下百川。(魏徵)
? 好說己長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長。(申居鄖)
? 真正的虛心,是自己毫無成見,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縛,對一切采取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具體分析情況對于任何方面反映的意見,都要加以考慮,不要聽不進(jìn)去。(鄧拓)
? 為了徹底防止和克服思想上不同程度的主觀主義成分,我們惟有要求自己,遇事都一定要保持真正的虛心。 —— 鄧拓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原
?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 —— 魏徵
? 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 —— 宋濂
? 短不可護(hù),護(hù)短終短;長不可矜,矜則不長。 —— 聶大年
?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 蘇軾
? 不謙虛的話只能有這個辯解,即缺少謙虛就是缺少見識。 —— 富蘭克林
? 一切真正的和偉大的東西,都是純樸而謙遜的。 —— 別林斯基
? 有了一些小成績就不求上進(jìn),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攀登上一個階梯,這固然很好,只要還有力氣,那就意味著必須再繼續(xù)前進(jìn)一步。 —— 安徒生
? 大多數(shù)的科學(xué)家,對于最高級的形容詞和夸張手法都是深惡痛絕的,偉大的人物一般都是謙虛謹(jǐn)慎的。 —— 貝弗里奇
? 懶于思索,不愿意鉆研和深入理解,自滿或滿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識,都是智力貧乏的原因。這種貧乏通常用一個字來稱呼,這就是“愚蠢”。 —— 高爾基
? 越是沒有本領(lǐng)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 鄧拓
? 偉大的人是決不會濫用他們的優(yōu)點的,他們看出他們超過別人的地方,并且意識到這一點,然而絕不會因此就不謙虛。他們的過人之處越多,他們越認(rèn)識到他們的不足。 —— 盧梭
? 我們的驕傲多半是基于我們的無知! —— 萊辛
廉潔清正篇
?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漢?桓寬)
釋:要想影子正時就把個人儀表搞端正,要叫下屬廉潔先要自身廉潔。
? 但立直標(biāo),終無曲影。(《舊唐書》)
釋:只要立的標(biāo)桿是直的,就不會照彎曲的影子。
? 大臣法,小臣廉。(明?黃綰)
釋:大臣能夠遵紀(jì)守法,小臣就能廉潔。
? 但得官清吏不橫,即是村中歌午時。(宋?陸游)
釋:只要使得作官的清正,當(dāng)吏的不橫行霸道,那就可以使人民擁護(hù),就可歌舞升平了。
? 智者不為非其事,廉者不為非其有。(漢?韓嬰)
釋:聰明的人不去做并不是沒有事做,而是知那事不能做;廉潔的人不去貪占并不是他有財物,而是知道不應(yīng)去貪占。
? 儉節(jié)則昌、淫夫則亡。(墨子)
釋:儉樸節(jié)約就會昌盛,淫欲放蕩就會滅亡。
? 竊人之財,以之為盜,況貪天下之功為己力乎。(孔子)
釋:偷竊別人的財物是為盜賊,何況把別人的大功勞貪為自己的呢。
? 存心邪僻,任爾燒香無點益;持身正大,見吾不拜有何妨。(古楹聯(lián))
釋:心里存著邪念奸詐,你就是燒香也沒一點益處,持身光明正大,見了我不拜又有何妨。(此聯(lián)的“吾”指神象)
? 為政戒貪。貪利貪,貪名亦貪,勿務(wù)聲華忘政本;養(yǎng)廉唯儉。儉己儉,儉人非儉,還從寬大養(yǎng)廉隅。(古對聯(lián))
釋:作官從政要戒貪。貪利固然是貪,貪圖名聲,沽名釣譽(yù)也是貪。切莫致力于圖浮華虛名而忘了從政的根本;養(yǎng)廉唯有儉樸。行節(jié)儉,嚴(yán)于律己算是儉;只要求別人,只要求百姓勤儉,便不算是儉,還要從對己嚴(yán),對人寬來保持品行方正而有節(jié)操。
? 人之行賄,并非所愿。只是行之有利,不行有慮。因之,肅賄風(fēng),由上起。上之所為,以導(dǎo)下也;上所不好,以檢下也。(唐?陸贄
釋:人們所以行賄,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只是因為行賄對個人有利,不行賄又有顧慮。所以,要肅行賄之風(fēng),應(yīng)由上做起,因為上面的做法,可以引導(dǎo)下面,上面不去受賄,可以制止下面不來行賄。
? 臣門若市,臣心是水。(《漢書》)
釋:當(dāng)官的門前象集市一樣熱鬧,當(dāng)官的心要象水一樣清澈。
?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樂府詩》)
釋:走在瓜田里,鞋子掉了也不用手去提,在李子樹下帽子歪了也不用手整理。
?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元?王冕)
釋:不須要人們夸你顏色好看,只留下清正氣節(jié)在世界上。
? 欲不除,如蛾撲燈,焚身乃止;貪無了,如猩嗜酒,鞭血方休。((《勸戒全書》)
釋:私欲如果不除,就象是飛蛾撲燈,被燒掉才停止;貪占沒有了結(jié),就象猩猩喝酒,致尿血身亡才算罷休。
? 貴爾六尺身,勿為名所驅(qū)。(唐?柳宗元)
釋:要珍惜你六尺的身體,不要為虛名來驅(qū)使。
? 手帕蘑菇及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fēng)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明?于謙)
釋:手帕蘑菇線香等這些土特產(chǎn),本來是供人民用的,許多地方官卻搜刮來奉獻(xiàn)給上司,反而殃害人民。我自己只帶兩袖子清風(fēng)去見皇上,免得人民議論長短。
? 其身正,無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
釋:領(lǐng)導(dǎo)者自己持身公正,就能使下屬自覺去行動;自己身不正,雖然下令人們也不認(rèn)真服從。
? 公則生明,廉則生威。(朱舜水)
釋:公正了就能明白事理,廉潔了就能產(chǎn)生威信。
? 寧為宇宙閑吟客,莫作乾坤竊祿人。(唐?杜荀鶴)
釋:就是做一個在世上閑著吟詩的人,也不要做竊取功名利祿的人。
? 心不清則無以見道,志不確則無以立功。(宋?林逋)
釋:心里不清白就是沒有道德,志向不堅定就不能立功。
? 以聽官府之大計,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孔子)
釋:考察官吏政府有六條原則,并以此來裁判其政績好壞;六條中以廉潔為根本,只有做到廉潔、善、能、敬、正、法、辨才有意義。一是廉善,即善于治理,享有辭譽(yù)。二是廉能,不僅要有辭譽(yù),而且政令能行。三是廉政,即恪守職位,忠于職守。四是廉正,即作風(fēng)正派,公正無私。五是廉法,依法行事,沒有過失。六是廉辨,辨別能力強(qiáng),沒有疑惑。
? 廉者憎貪,信者疾偽。(唐?陳子昂)
釋:廉潔的人憎恨貪婪,講信用的人反對虛偽。
? 據(jù)土子民,治國治眾者,不可以圖利。治產(chǎn)業(yè)則教化不行,而政令不從。(漢?陸賈)
釋:據(jù)有一定的領(lǐng)土管理著成群百姓,從事治理國家和民眾的人,千萬不可以圖謀私利。如果借助手中的權(quán)力置辦個人產(chǎn)業(yè),那么就不能教化百姓,國家的法令政策他們也就不會服從。
? 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明末?黃宗羲)
釋:不以個人得到利益為利益,而是使天下人都得到利益;不以個人受到傷害為害,而是使天下人解除禍害。
? 官罷囊空兩袖寒,聊憑賣畫佐朝餐。最慚吳隱奩線薄,贈爾春風(fēng)幾筆蘭。(清?鄭燮)
釋:官被罷免后我沒攢下錢財,是兩袖清風(fēng),只是憑著賣畫來糊口,最慚愧的是女兒出嫁我沒給置辦嫁妝,只能贈給你我畫的幾筆蘭花。
? 貪愛沉溺即若海,利欲熾然是火坑。(《重訂增廣》)
釋:沉溺到貪占和愛欲中就是進(jìn)了苦海,利欲太重了就等于跳進(jìn)火坑。
? 毋私小惠而傷大體,毋借公論而快私情。毋以己長而形人之短,毋因己拙而忌人之能。毋恃勢力而凌逼孤寡,毋貪口腹而恣殺牲禽。(《重訂增廣》)
釋:不要私下給人小恩小惠而影響大局,不要借助公論而解決私情,不要以個人的長處去比別人短處,不要因自己拙笨而嫉妒別人才能。不要仗勢凌辱和逼迫孤兒寡母,不要為了滿足口腹而隨意殺害牲畜和飛禽。
為政篇
? 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則何物不正!(孔子)
釋:作為領(lǐng)導(dǎo)者,是民眾的表率。表率作用好,任何事情也會好起來。
? 為人臣者,以富樂民為功,以貧苦民為罪。(漢.賈誼)
釋:身居大臣位置的人,應(yīng)該把使民眾的富裕和歡樂當(dāng)作自己的責(zé)任,把民眾的貧窮和苦難當(dāng)成自己的罪過。
? 大者不能,小者不為,是棄國捐身之道也。 (荀子)
釋:大事不能做,小事又不去做,這是敗壞國家和毀滅個人的道路。
? 乃知國家事,成敗固人心。 (宋.王禹戎)
釋:要知道國家的事情,成敗都在于人心的背向。
? 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宋.范仲淹 )
釋:政令暢通,人民團(tuán)結(jié)和睦,各種困難就都克服。
? 位在十人之上者,必處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處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人之上者,必處天下人之下。(清.唐甄)
釋:所處的職位在十人之上的人,必須把自己放在十人之下,職位在百人之上,必須把自己放在百人之下,職位在天下人之上的人,必須把自己放在天下人之下。
? 水濁無掉尾之魚,土確無葳蕤之木,政煩無逸樂之民。( 北齊 . 劉晝 )
釋:水渾濁了就沒有再往回游的魚兒,土地瘠薄了就生長不出枝葉茂盛的樹木,政令煩亂了就不會有安逸快樂的民眾。
? 為上能自愛,群屬必畏鉗。 (清.康熙)
釋:作為上級的能自覺嚴(yán)格要求自己,他的所有部屬就必然服從他的管理,執(zhí)行他的指令。
? 尊賢使能,信忠納諫,所以為安也!(漢.王符)
釋:尊重賢良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相信忠誠的人,聽得進(jìn)別人的不同意見,這樣才能保持安定。
? 自古驅(qū)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 (宋.王安石)
釋:自古以來,領(lǐng)導(dǎo)、驅(qū)使民眾在于有信用和誠懇,要把所說的話看為比百金份量還重。
? 無多事、無廢事、庶幾無事;不徇情、不矯情、乃能得情。 ( 清.程祖洛)
釋:不做多余的事,不怡誤松懈該做的事,方能太平無事;不徇私情,不搞矯作虛偽的人情,才能得到真正的感情。
? 吳王事事堪誤國,未必西施賽六宮 。 (唐.陸龜蒙)
釋:吳王夫差做的每件事都足以丟棄國家,并不只因為西施勝過六宮嬪妃所造成滅亡的。
? 不信而任事,則事反;不仁而御眾,則眾殃。(宋.李覯)
釋:叫你不信任的人去辦你想辦的事,就會使事情辦壞;自己不仁義的人去領(lǐng)導(dǎo)群眾,群眾就會遭殃。
? 得時者昌,失時者亡。 (《列子.說符》)
釋:能夠抓住時機(jī)、利用時機(jī)的就能昌盛;失去時機(jī)的就會衰亡。
? 明主好要,暗主好詳。 (荀子)
釋:聰明的人愛好抓要害,簡明扼要;昏暗的人愛好詳盡羅索。
? 諂諛在側(cè),善議阻塞,則國危矣。(墨子)
釋:阿諛奉承的人圍在身邊,善良的意見建議受到阻塞,這樣國家就危險了。
? 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漢.王符)
釋:皇上之所以圣明,是因為能夠多方面聽取意見;皇上之所以昏暗,是因為偏信個別人的說法。
? 貌言華也,圣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漢.司馬遷)
釋:華麗的語言是虛偽表面的,實在語言是高尚神圣的,能當(dāng)藥治病的語言是苦澀的,使人得病的言語是奉承、甜蜜的。
? 計疑無定事,事疑無成功。(三國.諸葛亮)
釋:思考問題猶豫不決,懷疑這懷疑那就不能決定事;做事時疑疑惑惑就不能把事情辦成功。
? 明主者務(wù)聞其過,不務(wù)聞其善。(《戰(zhàn)國策》)
釋:明白的領(lǐng)導(dǎo)愿意聽別人指出他的過錯,不愿意聽別人吹捧他、講他的成績。
? 怒不犯無罪之人,喜不從可戮之士。(三國.諸葛亮)
釋:生氣發(fā)怒的時候也不去侵犯沒有罪過的人,高興喜歡的時候也不遷就順從那些該殺的人。
? 駑馬馳,駿馬悲;駑馬肥,駿骨朽。(清.梁佩蘭)
釋:騎著劣馬跑時,駿馬就會悲傷;把劣馬養(yǎng)肥了,就使駿馬的骨朽了。
? 有功于國家,即千金之賞,通侯之印,亦不宜吝;無功于國家,雖顰笑之微、敝绔之賤,亦勿輕予。(明.張君正)
釋:對于國家有功的人,就是對他們獎賞千金,封贈提拔,也不應(yīng)吝惜;沒有功勞的人,對他們就是笑一笑這樣的小表示、一件破舊的褲子,也不要輕以給予。
? 治道之要有三:曰立志、責(zé)任、求賢。 (宋?楊時)
釋:治理政事的要害有三方面,就是要樹立志氣、積極負(fù)責(zé)任、請求賢人相助。
? 當(dāng)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宋.呂祖謙)
釋:當(dāng)官的辦法有三件事要特別注意:一是清廉、二是謹(jǐn)慎、三是勤政。
? 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 宋.林逋)
釋:個人不把錢財看得太重就可以凝聚人,對自己要求嚴(yán)格就能使人們信服,寬宏大量就可以得到人,能以身作則就可以率領(lǐng)人。
? 紙上得來終非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陸游)
釋:單單從紙面上了解得到的東西總歸是淺薄的,必須知道有些事要親身參與、親臨實際。
? 能探風(fēng)雅無窮意,始是乾坤絕妙詞。 (明.方孝儒)
釋:能夠探討出《詩經(jīng)》的無窮含義,才會明白風(fēng)雅頌是世間的好詞。
? 只手遮天曾幾時,萬人有口終須說。 (明.瞿式耜)
釋:想個人一手遮天曾經(jīng)幾時有長久的呢?人們都有口總會要說話的。
? 亂條猶未復(fù)初黃,倚得東風(fēng)勢便狂。能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宋.曾鞏)
釋:凌亂的柳條還未完全變成青黃色,借著東風(fēng)的勢就狂舞起來,把它的飛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間還有秋霜。
? 政貴有恒。(《尚書?畢命》)
釋:恒,長久不變。
? 有理而無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無益于事者,君子弗為。(《尹文子》卷上)
釋:弗,不。為wéi,做。
? 居之以強(qiáng)力,發(fā)之以果敢,而成之以無私。(宋?蘇轍《新論中》)
釋:居,平時。發(fā),發(fā)動。果敢,堅決勇敢。意謂國家平時要有實力,發(fā)動一件事要堅決勇敢,取得成功必須無私。
? 政綱雖舉,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澤雖布,必思及其所未周。(《宋史?薛極傳》)
釋:益,增益,擴(kuò)大。未至,沒有達(dá)到的地方。及,及到。未周,沒有覆蓋的地方。
? 上安下順,弊絕風(fēng)清。(宋?周敦頤《拙賦》)
釋:弊,弊端。絕,絕跡。風(fēng),風(fēng)氣。
嚴(yán)格執(zhí)法篇
? 出政施教,賞善罰暴。 (墨子)
釋:出任政事和實施教育,就要獎賞善良和懲罰暴虐。
? 邪正者治亂之本,賞罰者治亂之具。 (宋?林逋)
釋:邪惡和正直是決定太平或混亂的根本,賞和罰是保證太平消除禍亂的工具。
?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不難于聽言,而難于言之必效。(明?張居正)
釋:天下的事情,立法并不難,難的是立了法必須執(zhí)行;聽別人的意見建議并不難,難的是聽了后能去照著做。
? 奉法者強(qiáng),則國強(qiáng);奉法者弱,則國弱。 (韓非子)
釋:掌管執(zhí)行法規(guī)的人堅強(qiáng),就能使國家強(qiáng)盛;掌管執(zhí)行法規(guī)的人軟弱,就會使國家衰弱。
? 殺人者死,然后人莫敢殺;傷人者刑,然后人莫敢傷。(宋?李覯)
釋:對殺人的處以死刑,以后就沒人敢殺人了;對傷人的處以刑罰,以后就沒人敢隨便傷人了。
? 無功不賞,無罪不罰。 (荀子)
釋:沒有功勞就不進(jìn)行獎賞,立了功的就要獎賞,沒有罪過就不進(jìn)行懲罰,犯了罪的就要懲罰。
? 巨壑雖深,獸知所避;烈火至猛,人無蹈死。(宋?蘇舜欽)
釋:大溝壑雖深,野獸能知道躲避開;大火雖非常猛烈,人沒有踩上燒死的。
? 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荀子)
釋:不進(jìn)行教育而光殺人,這樣雖然刑罰多但壓不下歪風(fēng)邪氣;光教育而不實行刑罰,這樣做壞事的人就受不到懲戒。
? 賞善而不罰惡則亂,罰惡而不賞善亦亂。 (唐?元結(jié))
釋:只獎賞善良的而不懲罰作惡的就會出亂子,只懲罰作惡的而不獎賞善良的也會出亂子。
? 賞無度則費而無恩,罰無度則戮而無威。 (孫武)
釋:賞賜沒有一定限度就會費了財物而不能使人感恩,懲罰沒有限度就會雖殺人也不能樹立威嚴(yán)。
? 善為政者,刑先于貴,后于賤;重于貴,輕于賤;密于貴,疏于賤;決于貴,假于賤。(清?唐甄)
釋:善于為官從政的人,在進(jìn)行刑罰時,先制裁地位高的,后制裁地位低的;對地位高的從重,對地位低的從輕;對地位高的緊密,對地位低的稀疏,對地位高的認(rèn)真堅決,對地位低的寬容。
? 鞭樸不可馳于家,刑罰不可廢于國。 (宋。李覯)
釋:鞭打的懲戒不能在家庭中松馳,刑罰不能在國家廢除。
? 家有常業(yè),雖饑不餓;國有常法,雖危不亂(韓非子)
釋:家里有永久的產(chǎn)業(yè),雖遇到饑荒也不會挨餓;國家有永久的法規(guī),雖遇到危險也不會混亂。
? 不為重寶虧其命,故曰令貴于寶;不為愛人而枉其法,故曰法愛于人。((管仲)
釋:不因為貴重的寶物而歪曲使命和命令,所以說命令比寶物還貴重;不因為自己所愛的人而彎曲國家的法律,所以說法律比人要可愛。
? 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三國?諸葛亮)
釋:為國盡忠、對時代有益的人就是自己的仇人也必須獎賞,違犯法律、懈怠懶惰的人就是自己的親人也必須懲罰。
? 罰必施于有過,賞必加于有功。 (北齊?劉晝)
釋:懲罰必須實施到有過錯的人身上,獎賞必須給予有功績的人。
? 賞不當(dāng)功,則不如無賞;罰不當(dāng)罪,則不如無罰。
(宋?張孝祥)
? 獎賞如果不能與所立的功勞相當(dāng),就不如不進(jìn)行獎賞;懲罰如果不與所犯的罪過相當(dāng),就不如不進(jìn)行懲罰。
? 言多變則不信,令頻改則不從。 (宋?歐陽修)
釋:說的話多變?nèi)藗兙筒粫嘈牛碌拿铑l繁改動人們就不會服從。
? 理國無難似理兵,兵家法令貴遵行。 (唐?周曇)
釋:管理國家沒有多大難處,也要象管理軍隊一樣,關(guān)鍵是軍隊的法令是非常注重遵照執(zhí)行的。
? 賞不足勸善,賞不足禁非,而政不成。(宋?歐陽修)
釋:獎賞不能夠教育人們做善事,懲罰不能夠禁止人們?yōu)榉亲鞔?,這樣政權(quán)就保不住。
? 稂莠不鋤,嘉禾不茂;冤憤不泄,戾氣不消。(明?張居正)
釋:形似禾苗的害草不鏟除掉,真正的禾苗就不會茂盛;人們的冤憤不使之宣泄掉,暴戾的氣氛就不會消除。
? 上下不合,令乃不行。 (管仲)
釋:上下之間不團(tuán)結(jié)和睦,命令就不會得到貫徹執(zhí)行。
? 不以喜以加賞,不以怒以加罰。 (晏嬰)
釋:不因為個人高興了就隨便賞賜下面,不因為個人生氣就隨意懲罰下面。
? 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 (漢?司馬遷)
釋:職位不能沒有功績就取得,刑罰不能因為高貴有勢力就免除。
? 天下難治,人皆以為民難治也,不知難治者非民也,官也。(清?唐甄)
釋:國家難以治理,人們往往以為是難在百姓難于管理,不知道難于管理的并非民眾而是官吏。
? 賞罰,政之柄也。明賞必罰,審信慎令,賞以勸善,罰以懲惡。(漢?荀悅)
釋:賞罰是治理國家的重要措施。賞要公正合理,罰要堅決果斷,要慎重對待自己的信用和命令。用賞來激勵人們做好事,用罰懲罰那些做壞事的人。
? 治國之法,為民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便于民。亂國之法,為上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利于上,而不求便于民,斯法因人立,不悖于天理人性者寡矣。雖然,即不便民矣,其法雖立,而其國必不安。 ( 清?嚴(yán)復(fù))
釋:治理國家的法律,是為人民制定的,所以在執(zhí)行過程中,力求方便百姓。而亂國的法律,是為統(tǒng)治者而立的,它在執(zhí)行過程中也必然力求為保護(hù)統(tǒng)治者,而不方便于人民。這種為少數(shù)人而立的法律大多數(shù)都違背天理人性。違背人民利益的法律既使制定了,而這個國家也一定不會安定。
? 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準(zhǔn)繩也。具法者,法不法也;設(shè)賞者,賞當(dāng)賞也。(《淮南子主術(shù)訓(xùn)》)
釋:所謂法律,就是衡量一個國家是非的標(biāo)準(zhǔn),也是國王治理國家的準(zhǔn)繩。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為了懲罰那些違法亂紀(jì)的人;制定獎賞條例,也是為了賞賜那些應(yīng)該給予獎勵的人。
? 一政之舉,一令之施,合乎其德智力者存,違于其德智力者廢。 (清嚴(yán)復(fù))
釋:一個政策的制定,一項法令的實施,如果符合民德、民智、民力的就能存在下去,違背民德、民智、民力的就會被廢除。
? 為人君者不多聽,據(jù)法倚數(shù)以觀得失。無法之言不聽于耳,無法之勞不圖于功,無勞之親不任于官,官不私親,法不遺愛。上下無事,唯法永在。(戰(zhàn)國?慎到)
釋:當(dāng)君王的人不過多地聽那些空泛無益的議論,而應(yīng)根據(jù)法律制度來評判時政的得失。不合乎法律的話不要聽,不合乎法律的辛勞不給以賞賜,沒有功勞的親屬不能任用他們作官。當(dāng)官的人不能因親徇私,法律對所愛者也不應(yīng)有特殊的施舍。因此,上下級之間沒有別的,只有法律是永存的。
用人察人育人篇
? 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才處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輕,上唱而民和,上動而下隨,四海之內(nèi),一心同歸,背貪鄙而向義理。(漢?王符)
釋:對于英俊豪杰,依據(jù)他們的才能放在應(yīng)有的位置上,使他們得到應(yīng)有的權(quán)力和待遇。從上到下,以靜制動,國君一呼百應(yīng),國君一動而百姓緊隨,整個天下,就萬眾一心,摒棄貪婪和卑下,共同向往道義和真理。
? 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
釋:尊重賢良,使用能人、英俊豪杰能安排在適當(dāng)位置上,這樣天下的人都會高興,并且愿意在這樣的國家里做事。
? 明主之任人,饞諛不邇乎左右,阿黨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長,不疆其短;任人之工,不疆其拙。(晏嬰)
釋:圣明的君王用人,不讓專于諂媚、討好或說別人壞話的人呆在身邊,不讓結(jié)黨營私的人在朝中存在。用人要用其所長,不強(qiáng)行用其所短,讓他們?nèi)ジ赡切└髯陨瞄L的工作,不要強(qiáng)行讓他們?nèi)ジ赡切┎粫傻氖虑椤?/p>
? 所任者得其人,則國家治、上下和、群臣親、百姓附;所任非其人,則國家危、上下乘、群臣怨、百姓亂。(《淮南子》)
釋:如所任用的人得當(dāng),就會使國家安寧、上下和睦、群臣關(guān)系融洽、老百姓歸附;任用的人不得當(dāng),就會國家危難、上下不協(xié)調(diào)、群臣互相怨恨、老百姓作亂。
? 天下之賢,與天下用之,何必出于己。 (明?張居正)
釋:天下的賢良人才,給天下來使用,為何非要出來給自己辦事呢。
? 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漢?司馬遷)
釋:周文王曾在洗澡時,三次梳理好頭發(fā),吃飯時三次停下筷子,起來接待來見他的人,就這樣還恐怕失去天下賢良的人才。
? 未必人間無好漢,誰與寬些尺度? (宋?劉克莊)
釋:并不是人間沒有好漢,只是誰能在使用上把標(biāo)準(zhǔn)、規(guī)制放寬一些。
? 任之雖重,信之未篤;信之未篤,則人或自疑;人或自疑,則心懷茍且;心懷茍且,則節(jié)義不立。 (唐?吳兢)
釋:雖任以重要職責(zé),但卻不充分信任他,而信任不充分,就會使人產(chǎn)生疑慮;人生疑慮,就會得過且過;即已得過且過,就不會樹立起好的節(jié)操義行。
? 役其所長,則事無廢功;避其所短,則世無棄材。(晉?葛洪)
釋:使用事物的長處,那么任何東西都不會廢棄功用;避開事物的短處,那么世上就沒有被廢棄的材料。
? 疑則勿用,用則勿疏。 (唐?白居易)
釋:懷疑他就不要用他,既用他就不要冷淡疏遠(yuǎn)他。
? 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長;不知人長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長,則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清?魏源)
釋:不知人的短處,不知人的長處,不知人長處中的短處,不知人短處中的長處,這樣,就不能夠用人,不能夠教育人。
?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明?馮夢龍)
釋:人不能以貌相好壞來決定取舍,海水不能用斗來計量。
? 駿馬能歷險,力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清?譚嗣同)
釋:駿馬能經(jīng)歷艱險,但在田里干活就不如牛;堅固的車子能載拉很重的東西,但渡河就不如船。
? 不可以一時之譽(yù),斷其為君子;不可以一時之謗,斷其為小人。(明?馮夢龍)
釋:不能根據(jù)一兩次人們對某人的稱贊,就判斷某人為君子;不能根據(jù)一時的非議,就判斷這個人為小人。
? 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間之以是非觀其志;二曰,窮之辭辨以觀其變;三曰,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三國?諸葛亮)
釋:觀察了解人的辦法有七條:一是要讓他們參與到事物中來辨別是非看他的志向;二是用窮追到底的方法辯論看他的應(yīng)變能力;三是借商議計謀看他的知識;四是突然告訴禍難臨頭的消息看他的勇氣,五是當(dāng)他酒醉之后看他的本性;六是正當(dāng)其時給以私利看他的廉潔品質(zhì);七是委托他辦事情看他的誠實與否。
? 凡官民材,必先論之;論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祿之。((孔子)
釋:凡提拔平民中人作官,必先對他的德能進(jìn)行考核??己送曜鞒鼋Y(jié)論之后,給以任用。任用后,先交給他一些具體的政事,看他是否具有辦事能力,試用合格,再根據(jù)才能大小確定其官位;根據(jù)官位大小,再給以相應(yīng)的薪俸。
? 知賢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功成考,則治亂暴而明,善惡信則直。(漢?王符)
釋:知人用人最簡捷的途徑,沒有比考核貢獻(xiàn)更好的。如果貢獻(xiàn)、功勞確實考核清楚了,那治和亂的情況也就表現(xiàn)的非常明顯,人的品質(zhì)好壞、能力高低會實實在在地反映出來。
? 饞夫似賢。 (漢?陸賈)
釋:用饞言害他人的匹夫,外表裝得象圣人一樣。
? 不臨難,不見忠臣之心;不臨財,不見義士之節(jié)。(宋?林逋)
釋:不面對到難處,就不會看出忠臣的心意;不面對財物,就看不出義士的節(jié)操。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杜荀鶴)
釋:現(xiàn)在的人們看不出是凌云的樹木,直等到樹木凌云才說它高大。
? 人才難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 (清?梁佩蘭)
釋:人才是難以得到卻很容易失去的,作為人主不能不明白這一點。
?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龔自珍)
釋:我希望天帝重新振作精神,打破常規(guī)多種多樣地產(chǎn)生人才。
? 用人者,取人之長,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長,去人之短也。((清?魏源)
釋:用人的人,取用人的長處,避開人的短處;教育人的人,成就人的長處,去掉人的短處。
?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孟子)
釋:能夠得到天下的英才教育他們,是我的第三件樂事。
? 十人樹楊,一人拔楊,則無生楊矣。 (《戰(zhàn)國策》)
釋:十個人栽種楊樹,一個人去拔楊樹,這樣就沒有活著的楊樹了。
?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宋?胡瑗)
釋:導(dǎo)致天下太平安寧全在人才,成就天下人才的全在教育培養(yǎng)。
? 人才衰靡方當(dāng)慮,士氣崢嶸莫可非。 (宋?陸游)
釋:人才衰竭或萎糜才是值得憂慮的,人們士氣崢嶸就不能夠責(zé)怪、反對。
? 一年之計,莫若樹谷;十年之計,莫若樹木;終身之計,莫若樹人。(管仲)
釋:一年的計劃,沒有比上種糧食重要的;十年的計劃,沒有比種樹木重要的;終身長久的計劃,沒有比培養(yǎng)人更重要的。
?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
釋:試驗玉的真假,要燒滿三日才知;辨別枕木和樟木,要等到長七年才能分清。
? 慈父不能愛無益之子,仁君不能畜無用之臣。(三國?曹植)
釋:慈祥的父親也不能愛護(hù)沒有好處的兒子,仁義的國君也不能白養(yǎng)著沒有用處的大臣。
治國篇
? 天下為公。(孫中山)
? 治國之難在于知賢而不在自賢.
? 國者,必以奉法為重。(《列子?說符》)
?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顧炎武 )
?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
?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范仲淹《岳陽樓記》 )
?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 圣人不利己,憂濟(jì)在元元。(陳子昂《感遇詩》)
?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出****之遠(yuǎn)則憂其君。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
?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天下猶人之體,腹心充實,四支雖病,終無大患。(《三國志?魏書?杜畿傳》)
? 構(gòu)大廈者先擇匠而后簡材,治國家者先擇佐而后定民。(《意林》引《物理論》)
釋:構(gòu),架屋。簡,通“柬”,選擇。佐,輔助的人。
? 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吳兢《貞觀政要?公平》房玄齡語)
? 正其本者萬事理,勞于永者逸于使。(唐?張九齡《對嗣魯王道堅所舉道侔伊呂科?第一道》)
釋:勞于永,為長遠(yuǎn)利益而操勞。逸,安心。使,經(jīng)常忙碌。
? 治身莫先于孝,治國莫先于公。(宋?蘇軾《司馬溫公行狀》)
安危篇
?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襄公十一年》)
釋:居安,處于安全的境況。備,事先有準(zhǔn)備。
? 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老子》六十四章)
釋:為wéi:做,防止。未有,沒有發(fā)生之時。未亂,尚未發(fā)生動亂。
?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亂。(《管子?正世》)
?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yuǎn)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唐?吳兢《貞觀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釋:浚,開浚,疏通。
? 召遠(yuǎn)在修近,閉禍在除怨。(《管子?版法》)
釋:召遠(yuǎn),招徠遠(yuǎn)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國內(nèi)。閉,堵塞。